[ 会员登录 | 注册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 热烈欢迎遵义市红花岗区鑫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加入本协会! (2018年9月21日)
  • 遵义市汇川区启航小额贷款公司 (2017年4月20日)
  • 热烈欢迎遵义市汇川区启航小额贷款公司加入本协会 (2017年4月20日)
  • 热烈欢迎余庆鑫财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加入本协会 (2016年12月2日)
  • 热烈欢迎贵州智博利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加入本协会 (2016年3月30日)
  • 热烈欢迎遵义市红花岗区兴汇融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加入协会! (2015年9月7日)
  • 欢迎贵州省桐梓县国裕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加入本协会! (2014年12月30日)
  • 欢迎遵义市红花岗区众和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加入本协会! (2014年12月29日)
  • 您的位置:遵义市融资担保小额贷款行业协会 > 政策法规 > 正文

    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就是金融服务的发力方向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2年3月22日
    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就是金融服务的发力方向
    访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长三角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叶斌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第5个对乡村振兴进行专题部署的中央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分为八个部分,35条细则,对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做了全面部署。

      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为金融机构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哪些指引?金融机构应该如何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就上述问题,《金融时报》记者近日对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长三角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叶斌进行了专访。

      《金融时报》记者:全面乡村振兴,需要久久为功。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部署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时,也特别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作出了规划。那么,金融应该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展开?

      叶斌: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释放出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三大信号。第一个信号就是重点部署了2022年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发力方向。

      “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领域都要向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聚焦,找准方向、站对位置。金融系统也不例外,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在哪里,哪里就是金融服务的发力方向。因此,概括起来,2022年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就是要做好助力守住“两条底线”、扎实策应“三项重点”、全面支持“五个基础支撑”。

      《金融时报》记者:您说的守住“两条底线”,即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和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对此,金融机构应该怎么做?

      叶斌:助力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需要信贷资源向粮食主产区倾斜,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种粮、种好粮;同时,发挥金融“靶向发力”作用,助力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助力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

      助力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要求金融机构要善于把稀缺的金融资源匹配在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的“刀刃上”,多产品、多层次、宽领域助推脱贫地区涵养产业生态、延伸产业链条,在财政扶持政策与金融倾斜政策的“交叉点”“结合部”上发挥能动作用,服务脱贫地区产业升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地区群众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尽快完成向全面乡村振兴的过渡。

      《金融时报》记者:您提到,2022年服务乡村振兴需要金融机构扎实策应“三项重点”。“三项重点”具体指什么?

      叶斌:第一项重点是扎实策应促进乡村产业发展。金融服务要在稳定存量的基础上,扩大增量持续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县乡富民特色产业、服务稳岗就业、助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第二项重点是扎实策应推进乡村建设。金融服务要积极协同财政投入,持续支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支持农村路网、供水、电网、清洁能源建设、改造、提升工程等农村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智慧农业发展。

      第三项重点是扎实策应改进乡村治理。金融服务要积极倡导和构建“成长优先、信用为王”的信贷理念和诚信文化,在金融服务的过程中把有乡土气息的公序良俗“带入”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金融时报》记者:需要金融机构全面支持的“五个基础支撑”是什么?

      叶斌:2022年,助力乡村振兴,需要金融机构做好以下五件事:

      一是发展长期信贷,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为2022年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贡献金融力量。

      二是创新金融工具,支持种源等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和加快产业化步伐。

      三是注入金融资源,催化农机装备研发水平提升。

      四是贴近产业发展、科技进步的前沿,为设施农业的各类应用场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五是金融服务积极跟进,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金融时报》记者:2018年至今,连续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特别重视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资金、资源、政策投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尤为重视农村金融工作,不仅在35条细则中单列出一条“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而且在具体部署中传导了重要的体制机制创新内容。这些做法反映出哪些政策导向?

      叶斌: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创新的位置更加突出,这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释放出的又一个信号。今年的金融支持政策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倾斜,引导在地化金融服务。

      具体来说,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资金主要用于乡村振兴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实施更加优惠的存款准备金政策。这意味着金融机构既要为乡村振兴输入金融活水,又要实施“精准滴灌”,进一步深化对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机制创新,引导回归本源,鼓励服务本土。

      《金融时报》记者: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要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省(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治理机制。推进农信社改革的意义有哪些?

      叶斌: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有利于打造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生力军。我国农村信用社体系具有明显的在地化、本土化比较优势,是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有生力量、主要力量。文件中关于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一系列要求,能够激活农村信用社体系,打造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生力军,是今年乃至长远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创新的重中之重。

      《金融时报》记者: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今年第一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这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补短板的又一项重点任务吗?

      叶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释放出的第三个信号,就是要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包括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掌握的金融知识相对贫乏,金融消费维权能力非常弱,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极不相称,是突出的“短板”和“弱项”,亟待加强。中央顶层设计通过一号文件释放的这一重磅信号,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实践创新提供了巨大的舞台和空间,能够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群众基础。

      《金融时报》记者: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的开展,需要金融机构从哪些方面着手?

      叶斌:强化相关服务,金融机构可以考虑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联手基层政府机构开展“乡村振兴金融明白人”培训。开展这类培训,能够同时让农村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三农”的乡村干部、县乡政府三方都加深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第二,借力“四个行动”普及金融知识、增强金融消费维权意识和能力。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培训“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在其中嵌入金融知识和金融消费维权的相关内容,有望实现一举多得、美美与共。

      第三,选派金融驻村干部,构建“双培双带”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模式。普及金融知识、增强金融消费维权能力、优化信用环境、培育新型乡风民俗,还有一个直达举措,就是选派金融驻村干部。这也是金融服务在地化、本土化的实招。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训练有素的金融驻村干部队伍,构建“双培双带”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模式。

    责任编辑:杨喜亭

    联系电话

    0851-28212591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