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继续定向支持中小企业。这是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又一重磅文件。《指导意见》从六大方面进行了综合部署,其中,支持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快中小企业首发上市进度、进一步完善债券发行机制、推进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试点等受到市场各方关注,意味着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组策划从股权融资、债市创新等角度对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进行深度解读,敬请关注。
债市再打“创新牌”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记者 赵洋
作为直接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再次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作出了综合部署。《指导意见》提出,进一步完善债券发行机制,实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大力发展高收益债券、私募债、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创业投资基金类债券、创新创业企业专项债券等产品;推进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试点,完善创新创业可转债转股机制。
业内人士表示,本次《指导意见》在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进行了五方面的部署,其中有两方面涉及债券市场,提出了多项债市创新发展的具体措施。随着一系列“创新牌”的亮相,债券市场的发展将迎来新的助力,有助于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破解融资难题。
债市显著提升直接融资比重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无疑是当前我国金融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中,优化融资结构,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构建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被认为是金融供给侧改革核心之一。
作为直接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被各方给予厚望。从境外成熟市场看,债券市场的规模远远超过股票市场,其在直接融资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更是不逊于股票市场。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截至2019年2月末,中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约为88万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全球第三大市场。
随着我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债市成为提升直接比重的重要推动力。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2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1%,增速连续两个月高于去年年末。今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出现回升,主要是由贷款同比多增较多、债券融资大幅增加、委托贷款降幅缩小等推动。
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是债券融资的大幅增加。从2018年二季度开始,债券融资增长有所加快。特别是今年以来,企业债券增速明显回升,2月末余额已经达到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为2017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截至2月末,债券余额占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比例达到10%,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
从发行量看,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债券市场发行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43.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6.8%。其中,国债发行3.5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4.2万亿元,金融债券发行5.3万亿元,资产支持证券发行1.8万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7.3万亿元。而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5.6万亿元。
来自银行间市场的另一组数据,同样传递出债市服务实体经济融资能力不断提升的讯号。《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作为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近期创下两个“历史新高”。一是2018年债务融资工具全年发行额达5.5万亿元,环比增长超三成,年度发行金额创历史新高。全年净融资规模为1.2万亿元,在新增社融规模中的占比上升至6.5%左右,成为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的有力支撑。二是2019年1月,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存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同样创出历史新高。
市场人士表示,债券市场发展快速,融资金额不断增长,已经成为我国社会融资的重要渠道。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随着信用类债券的快速增长,债券市场也正为众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送去源源不断的“甘露”,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以“创新牌”拓宽融资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为更好发挥债券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作用,一系列创新发展举措已经和正在推出。
本次《指导意见》在部署“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中指出,进一步完善债券发行机制,实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采取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提供信用增进服务等多种方式,支持经营正常、面临暂时流动性紧张的民营企业合理债券融资需求。
实际上,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正是人民银行去年化解民企融资难题的“第二支箭”。2018年10月22日,人民银行宣布引导设立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运用再贷款为支持工具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支持相应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此后两个月,证监会发布公告称,继银行间债券市场之后,交易所债券市场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金融时报》记者根据交易商协会网站等公开信息初步统计,截至今年3月初,支持工具启动以来,已直接和间接支持40余家民企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约300亿元,覆盖浙江、江苏、广东等13个省级行政区和原材料、大型制造业、医药、能源等14个行业。同时,参与支持工具的民企债券发行利率,较同期无支持工具参与的同评级、同期限民企,下降60个至70个基点,发行过程中投资人范围扩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
市场人士表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通过市场化方式,在支持民企融资、提振市场信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修复民企的正常融资渠道。
与此同时,本次《指导意见》明确,大力发展高收益债券、私募债、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创业投资基金类债券、创新创业企业专项债券等产品;推进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试点,完善创新创业可转债转股机制;研究允许挂牌企业发行可转换公司债。
这一系列“创新牌”,有的正在酝酿之中,有的则已经陆续推出。比如创新创业企业债、公司债等。
2017年上半年,首批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在银行间市场亮相,为信用债市场支持双创发展提供有益探索。2018年2月,交易商协会在前期项目实践经验基础上,广泛征求市场意见,制定发布《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表》,进一步明确双创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规范。
同时,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部署,充分发挥交易所债券市场支持高科技成长型企业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证监会于2017年7月份发布了《中国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非公开发行的创新创业公司债,可以附可转换成股份的条款”。
业内人士表示,创新创业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推出是资本市场支持创新创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业务创新,有利于增强创新创业公司债的市场吸引力,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