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头”既要“硬啃”也要“巧啃”
金融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要围绕完成年度攻坚任务,明确各方责任,强化政策保障,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一大关口,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改革唯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打好三大攻坚战,金融如何发力?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们在全体会议和小组讨论中,掀起了一场场“头脑风暴”。
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政府工作报告对打好三大攻坚战进行了详细部署,其中“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取得明显进展”被置于首位。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
“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防范金融风险的底线必须守住。”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
控制金融风险要从四个方面发力,杨伟民认为:“一是在实体经济中要深化金融改革,比如去产能要继续做下去,僵尸企业占用了大量资源,如果不处置,最后就变成不良贷款;二是地方政府要有节制地借贷,不要过度举债,特别是不要过度变换手法,举借隐形债务,要逐步化解隐形债务风险;三是房地产领域要通过建立新的住房制度和长效机制,来稳定房地产市场,目前房地产市场是存在泡沫的,这个泡沫既不要去挤破它,同时也不能让泡沫继续‘吹大’,逐步让房地产市场走上健康发展道路;四是控制金融系统本身的风险,首先要控制货币总量,不要滥发货币,控制信贷增量,同时要堵住监管制度漏洞,补齐监管短板。”
防风险,关键在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要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殷兴山认为,守好风险底线,一方面要做好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
比如不良资产风险,部分地区的担保链(圈)风险仍较严重,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不良贷款风险尚未完全暴露,信用风险压力不减。目前,宏观经济和市场回暖,为化解不良资产风险处置提供了契机,金融系统要抓住机遇,一手抓增量控制,一手抓存量化解,企业也应积极稳妥降杠杆。
又如金融控股集团领域风险。近几年,有些金控集团发展、膨胀非常快,存在风险隐患。要“尽快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规则,补齐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短板”,应加强风险防控。
另一方面,要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整治金融乱象。当前,金融领域存在不少乱象和非法金融活动。殷兴山建议,尽快明确金融属于特许经营行业,搞金融的都要持牌经营,所有金融业务都必须纳入监管。比如在金融管理部门网站向社会公众及时公示所有金融机构持牌信息,让非法和合法、持牌和非持牌一目了然。
向深度贫困地区精准发力
精准脱贫,被称为是硬仗中的硬仗。从总量上看,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3000多万人。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从结构上看,现有贫困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和群众。
“脱贫攻坚战启动以来,金融扶贫开拓了一片新天地,成为一大亮点。”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表示,以前扶贫主要靠财政资金,尤其是中央资金,现在金融资金都上来了,社会资金也上来了。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精准脱贫力度,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董事长解学智表示,下一步,农发行将全力服务脱贫攻坚,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突出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大力支持产业、教育、健康和生态扶贫。
此外,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精准发力,突出支持“三区三州”,重点支持深度贫困县和深度贫困乡、村,加大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硬骨头’既要‘硬啃’,也要‘巧啃’。”一位委员这样说道。
“巧”在什么地方?向深度贫困地区这个重点聚焦发力,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才是“巧”力关键。
“扶贫只是第一步,最终目标是要富裕。”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激发扶贫的内生动力,我想新时代的扶贫是企业与困难群众形成利益共同体,大家互惠互利,才能实现真正长久发展。”
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并明确了多项数字化指标。
比如,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完成造林1亿亩以上,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增加到3000万亩。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提出,我国经济现在已经到了必须通过治理污染、进一步改善环境、使经济发展更具可持续性的阶段。目前,有一部分产能是过剩产能、低效产能,是会产生一定污染的产能。这种产能必须去除,才能给节约型、清洁型、可持续性的新投资腾出空间。
“全力支持污染防治,光大环保板块要持续发力,在工业危废、海绵城市、土壤修复等方面稳妥布局;金融板块要加大对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优先支持绿色产业和环保产业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李晓鹏表示。
作为绿色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金融”,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去年6月,国务院批复在浙江、江西、广东等五省区开展绿色金融改革试点,人民银行、财政部、发改委等七部委发布了绿色金融改革总体方案。目前改革试点已取得初步成效,比如浙江湖州、衢州两个试点地区,实现了法人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事业部全覆盖,设立绿色发展基金15只,总规模77亿元,初步建立了绿色金融统计监测制度。
值得关注的是,绿色金融改革当前仍面临绿色金融标准不统一、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绿色金融发展。
为此,殷兴山建议,加快推进绿色金融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支撑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编制财政贴息企业和项目计划目录,加快出台财政贴息及风险补偿政策,引导金融资源加大对绿色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建设绿色信用信息平台,以绿色为特色整合信用信息资源,征集环保、质量监督、工商登记、纳税、用电用水等信用信息,构建绿色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加强企业绿色信用信息的披露与共享;进一步发展环境资源交易市场,完善价格发现和形成机制,建立健全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