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脱实向虚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据银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今年1月各项贷款增速延续去年下半年趋势,高于同期资产增速。对实体经济的信贷供给力度加大,新增贷款2.6万亿元,同比多增3255亿元。与此同时,理财增速回落至1%,比去年同期下降26.6个百分点,同业理财继续收缩,余额较去年同期净减少3.6万亿元。信托贷款余额比去年末减少408亿元,是自2016年8月以来首次出现环比下降,同比多减3330亿元。委托贷款余额比去年末减少882亿元。
遏制资金脱实向虚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需要进一步加以巩固。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了“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取得明显进展”的相关要求。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看来,“只有把防范风险做好,金融机构才能更加聚焦、聚力实体经济,而不是像过去的‘脱实向虚’,搞表外业务、通道业务,在资金的转移腾挪之中,价格层层加码,对实体经济经营成本实际上起到反面作用。”
进一步遏制资金脱实向虚,要围绕金融和实体经济、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文章。
一方面,防止脱实向虚的根本是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否则金融业就是无源之水。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执行思路:“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扩展普惠金融业务,规范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银行原董事长牛锡明认为, “银行通过信贷的方式把资金绝大部分支持了实体经济,但这里面也不排除有一些资金‘脱实向虚’,没有流向实体经济,我们下一步需要解决的就是怎么样让银行更好地去支持实体经济。”
另一方面,进一步遏制脱实向虚也重在实现金融体系内部实现良性循环,金融业要进一步促进脱实向虚的资金归位,减少资金空转和监管套利,从而减少由此产生的跨市场、跨行业、跨领域的金融风险。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健全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监管,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
延续高压监管态势无疑将是今年的工作常态。
胡晓炼认为,加强金融监管是非常必要的,防范金融风险和发展实体经济,这两个方面的工作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统一的。
事实上,银监会已在今年年初表态,将分步骤地进一步整治金融乱象,严厉打击乱办金融、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严格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
对此,胡晓炼呼吁,在强监管环境下,金融机构一定要把握好关系,既要苦练内功,切实提高管理风险水平,又要不因惧怕风险,而减弱对更加需要支持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