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13年以来赤字率首次下调,对此,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解释指出,调低赤字率,主要是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财政增收有基础,也为宏观调控留下更多政策空间。“赤字率下调的原因是政府将保持赤字规模与上年持平(2.38万亿元),而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在6.5%左右,经济规模增长,但赤字规模保持不变,所以赤字率就相应有所下调。”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赤字率下调并不是财政收紧,仍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只是支出结构调整。
“总体来看,2018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更注重于聚力增效。财政赤字规模保持不变,赤字率近6年来首降,弱化了财政政策的稳增长作用,符合中央政府对经济发展由高增速向高质量转变的判断。”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高级研究员蔡浩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在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看来,调低赤字率,主要是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财政增收有基础,也为宏观调控留下更多政策空间。虽然赤字率降低,但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将聚力增效。
中泰证券李迅雷认为,表面上看,2013年以来财政赤字率的首次下调似乎表明财政政策有收紧的迹象,但实际上预算赤字率水平还是在往上走,并不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会终结。
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指出,今年全国财政支出21万亿元,支出规模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10.9%,增强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财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加大对三大攻坚战的支持,更多向创新驱动、“三农”、民生等领域倾斜。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加大对三大攻坚战的支持,更多向创新驱动、‘三农’、民生等领域倾斜。同时这将控制财政一般性支出,用财政政策有保有压来支持经济的结构调整。”刘学智认为。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要完成铁路投资732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左右,水利在建投资规模达到1万亿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376亿元,比去年增加300亿元。
蔡浩表示,预算进一步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反映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心;污染防治资金较去年增长近两成,突出了对三大攻坚战的重视。
李超预计,财政政策未来主要是两个发力方向,一是结构优化,更多聚焦在三大攻坚战,二是在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开正门、堵旁门的大方向下,今年安排地方专项债券1.3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