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贵州,天时、地利、人和,心齐、气顺、劲足,正是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步子加快赶的大好时机。”在1月中旬召开的贵州省“两会”上,省委书记陈敏尔的话令在场的参会代表备受鼓舞,既是当下贵州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真实写照,也是未来贵州力争与全国实现同步小康的有力号角。
经济增速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翻开贵州省省长孙志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改革”和“战略”是贯穿全文的关键字眼。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2016年,贵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在经济、文明、民生、科技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
经济增速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十三五”开局良好,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17万亿元、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1.29万亿元、增长21%,经济发展逐月逐季向好。贵州经济连续1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连续6年位居全国前3。
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减少贫困人口120.8万人,在全国率先打响易地搬迁扶贫第一炮,对45.8万农村人口实施搬迁,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2万人,极大改变了生产生活条件。
在全国率先启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工业用电价格大幅下降,“三变”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获批建设一批国家级试验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相继落成,成功举办数博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等重大活动,为我省加快发展搭建了重大平台、提供了重大机遇。
建成一批标志性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竣工,贵阳至昆明高速铁路建成通车,乌江航道全线贯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在全国率先实现“广电云”村村通,率先实施贫困家庭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率先为所有乡村中小学配备校医,人民群众在加快发展中有了更多获得感。
“四个经济”引领发展
面对贵州仍然存在的调结构任务艰巨、产业扶贫带动作用不够强、融资难融资贵、科技供给能力依然薄弱等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孙志刚强调,要“保持定力、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坚持实施主基调主战略,深入推进“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统筹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旅游经济、绿色经济和县域经济。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三去一降一补”,为企业降低用电、融资、物流、税费、制度性交易等成本,继续压减煤炭产能,提高直接融资额度。深入推进工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山地旅游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让更多贵州品牌像茅台、“老干妈”那样风行天下。
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突出抓好产业扶贫。整合用好各类帮扶资源。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继续实施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活动。推动责任链、任务链的再精准、再夯实。严格落实“五主五包”责任制。强力推进20个极贫乡镇包干定点脱贫攻坚。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扎实办好2017年的“十件民生实事”。
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 努力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做大做强大数据产业。推动大数据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开展“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行动计划”。提升“云上贵州”系统应用平台基础功能,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政府数据中心。强化大数据保障支撑,探索大数据安全立法。
更加扎实有力做好财税金融工作。管好用好财政资金。着力涵养财源、增强财力,全面落实“营改增”等减税降费政策,大力推广PPP模式。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强地方金融体系建设,加快农信社改制,实现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鼓励金融机构围绕实体经济、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量身定制金融产品,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出台地方金融机构考核新办法,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带头降低利率,优化贷款结构。